2022年以來,勝利街道在柳北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依法治區辦的精心指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貫徹落實上級全面依法治區的相關規定,全面推進街道法治建設進程,將各項工作逐步推向法治化軌道,現將勝利街道法治建設工作情況自查報告如下:
一、壓實第一責任人職責,統籌推進街道法治建設
1.加強黨政主要負責人對法治建設的統籌力度,思想重視規劃到位。組建以黨工委書記為組長的法治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建設街道8個社區法治建設聯絡員能力素養,及時掌握工作開展情況。
2.完善黨政主要負責人決策機制,提升黨工委依法行政能力。嚴格執行“三重一大”制度,重大行政決策作出前必須按規定安排法律顧問參與或聽取法律顧問意見,確保科學決策、合法決策。
3.提升領導干部學法用法素養,營造濃厚法治氛圍。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始終堅持依法行政的工作方針,引導和教育全體工作人員依法行事、依章辦事。習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憲法法律和黨內法規已納入年度學習計劃,今年以來,街道領導班子成員開展法治專題講座和集中學法3次以上,組織街道全體工作人員及8個社區兩委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和民法典專題培訓,組織在編人員參與學法用法學習及考試,學習率及參考率均達到100%,考試合格率100%。通過培訓學習,領導干部法律素養不斷提升,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行事的能力不斷增強。
二、嚴把行政服務守法用法關口,推動落實依法行政。
1.推進政務公開,提升信息透明度。積極推進窗口服務單位信息公開、責任落實制度,提高行政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為群眾辦事提供方便。圍繞民生和社會熱點,利用信息化平臺定期公布辦事處工作情況、各類政策文件、政府采購等信息。利用街道便民服務大廳,公開服務項目、內容、辦事要求、政策規定、申辦程序,簡化手續,為群眾在辦理就業登記、低保、信訪、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便捷的服務,讓群眾體會到實實在在為民服務初心。
2.探索形成“321”工作機制,解決基層矛盾。充分發揮陳衛明調解工作室、街道、社區調委會的職能作用,堅持常規排查和專項排查相結合,及時了解掌握摸排信息,對矛盾苗頭或者風險提前介入,力爭早排查、早發現、早調處、早化解,將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對重點矛盾糾紛,采取定人、定責任的辦法,實行領導掛帥包案調處。截至目前,街道、社區調委會、陳衛明調解工作室共調處群眾各類民間糾紛59件,成功59件,調解率100%,調解成功率達100%。
3.強化對特殊人群的監管,確保幫教對象管理平穩有序。街道認真貫徹落實各項矯正和幫教制度,切實做好矯正對象教育管理與刑滿釋放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重點加強“六類”重點社區矯正對象、吸毒、涉黑涉惡涉槍爆涉恐涉邪教的監管力度,確保特殊人群安全穩定。今年以來我街道新接收矯正對象13名,期滿解除矯正人員13名,目前共有18名在冊社區矯正對象,建立一人一工作檔案,幫教率達到100%。
4.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引導群眾學法用法守法。一是開展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社區法律顧問定期入站接待,為轄區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政策解讀,法律訴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二是各社區充分利用線上線下渠道及時收集群眾意見訴求,實時跟進回復辦理,引導轄區商家群眾學習法律、傳播法律、運用法律,做到意見有處提、訴求有人聽、疑惑有人解,形成真正快速、雙向互動的普法工作新局面。
5.堅持依法開展疫情防控,全面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一是扎實做好外地返鄉人員排查工作;二是加大宣傳力度,向居民宣傳當前疫情相關信息,普及疫情防控知識,提高轄區居民的自我防護意識;三是深入開展疫苗接種動員,確保宣傳全覆蓋,盡最大努力做到“應接盡接”,確保柳北區安全穩定。
三、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工作
1.大力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轄區居民法治意識;建立科學有效的法治宣傳機制 。在勝利街道黨工委組織安排下,綜治辦、禁毒辦、司法所等普法宣傳單位積極開展法治宣傳,在3.8婦女節、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6.26國際禁毒日,12.4國家憲法宣傳日等重大節日聯合街道各社區開展普法宣傳活動,
2.著力開展“送法上門”行動,不斷落實普法宣傳工作,充分利用網格員入戶走訪的契機開展“送法上門”活動,為轄區居民提供法律幫助、解答法律咨詢300余人次,發放普法宣傳小冊子、宣傳單頁共1000余份。不斷創新普法宣傳形式,擴展法治教育內容有效提升轄區群眾法治意識。
四、在推進法治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街道無公職律師,外聘法律顧問職能發揮還不夠。街道目前無公職律師,各項法律服務工作由律師事務所與街道司法所負責,部分律所律師人員身兼數職,未能或未及時協助社區開展法律服務。
2.勝利轄區居民群眾的學法、用法、守法意識還有待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計劃
1.街道、司法所、社區居委會要與律師所在的律師事務所主動溝通,積極為律師進社區活動提供條件,提升律師的良好社會形象,做到社區法律服務和業務工作互相融合,相互促進。
2.為進一步增強群眾法律意識,激發群眾學法用法守法積極性,充分發揮綜治辦、禁毒辦、司法所等普法宣傳單位和社區法律顧問職能作用,提高法律社區覆蓋率,確保社區法治宣傳常態化。